好事X2
澳門世遺
吳在權 林子恩 書法及水彩聯展
by Ung Choi Kun and Wilson Chi-Ian Lam
吳在權先生和林子恩先生在澳門舉辦的展覽以書法和水彩的形式展示了澳門的世界遺產和魅力。藝術家們希望為澳門的文化軟實力做出貢獻,同時展示其獨特的吸引力和歷史遺產。展覽的作品是數碼印刷品,將傳統書法和水彩融合在一起,每件作品限量不超過五份。吳在權先生和林子恩先生在各自領域享有崇高的地位,林子恩先生更獲得了藝術界的重要獎項。
發售日期:即日起至2024年6月30日

作品名稱:媽閣廟
年份:2022
尺寸:90cm x 90cm (書法) / 28cm x 76cm (水彩)
售價:MOP5,000
限量複印:10 套為限
媽閣廟是澳門現存廟宇中有實物可考的最古老的廟宇,也是澳門文物中原建築物保存至今時間最長的。該廟包括「神山第一」殿、正覺禪林、弘仁殿、觀音閣等建築物。早期稱娘媽廟、天妃廟或海覺寺;後定名「媽祖閣」,華人俗稱「媽閣廟」。

作品名稱:亞婆井前地
年份:2022
尺寸:90cm x 90cm (書法) / 28cm x 76cm (水彩)
售價:MOP5,000
限量複印:10 套為限
“亞婆”或“阿婆”意即老婆婆,由於粵語的“亞”和“阿”乃同音字,因此很多粵語命名之地名經常出現“亞”與“阿”互換字的情況,“亞婆”意即老婆婆。亞婆井的葡文意思是“山泉”(lilau),這裡以前是澳門主要的水源,又靠近內港,是葡人在澳門最早的聚居點之一。傳說明朝一位婆婆在此地築水池貯山泉方便居民汲取飲用,故人稱呼水池為亞婆井,葡文意思是“山泉”。葡萄牙民居式建築順山勢而建,建築較為低矮;白色的外牆,襯托綠色的百葉窗,紅瓦坡的屋頂。

作品名稱:港務局
年份:2022
尺寸:90cm x 90cm (書法) / 28cm x 76cm (水彩)
售價:MOP5,000
限量複印:10 套為限
港務局大樓,原稱摩爾兵營,又俗稱水師廠,位於媽閣山邊的坡道上,是一座受阿拉伯色彩及哥德建築特色影響的磚石建築。清同治十三年 (1874年) 建成,是當時由印度來澳門的警察的營地,可駐200多官兵。光緒三十一年 (1905年) 改做港務局和水警的辦公地點,現為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港務局辦公大樓。

作品名稱:鄭家大屋
年份:2022
尺寸:90cm x 90cm (書法) / 28cm x 76cm (水彩)
售價:MOP5,000
限量複印:10 套為限
鄭家大屋,約建於清光緒七年 (1881年),是中國近代思想家鄭觀應的故居,為典型的嶺南民居大屋,木雕石雕技藝精湛,是中華文明在澳門建築上的典範。 同時又受葡式住宅及西方古典風格的影響,室內天花的處理、門窗楣的式樣是西式的。 庭院古色古香,有鄭觀應手植的紫荊花。

作品名稱:聖老楞佐教堂
年份:2022
尺寸:90cm x 90cm (書法) / 28cm x 76cm (水彩)
售價:MOP5,000
限量複印:10 套為限
聖老楞佐教堂,中文名稱為風順堂,有祈求「風調雨順之意」。 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九年 (1560年),是澳門三大古教堂之一。 現規模制式形成於道光二十六年 (1846年)教堂建築外觀特徵在歐洲古典式的基礎上帶有巴洛克風格。 教堂左右鐘樓並峙,一座是時鐘,作報時用; 一座是銅鍾,供教堂做彌撒時搖動震鳴用。 教堂屋頂,是中國式的金字瓦面,聖堂內掛有古式吊燈。

作品名稱:聖若瑟修院
年份:2022
尺寸:90cm x 90cm (書法) / 28cm x 76cm (水彩)
售價:MOP5,000
限量複印:10 套為限
聖若瑟修院及教堂,又稱小三巴寺,由耶穌會士建於清雍正六年 (1728年)。 聖若瑟修院聖堂於清乾隆十一年 (1746年)興建,規模僅次於耶穌會士興建的聖保祿教堂(現大三巴牌坊前身)因此本地人又稱它為“三巴仔”。 聖堂1953年再被修茸,以巴羅克風格著稱。 1871年後,由於澳門總督府派遣政府教師到修院任教,修院便變成一所市立中學 : 利宵中學前身。 1893年利宵中學建校后,始改為一座專研神學的修院,為在澳門以至中國的傳教事業作出貢獻。 該修院自創辦以來,培訓了數百名天主教的神職人員,為在澳門以至內地繼續開展傳教事務作出了貢獻。

作品名稱:崗頂前地
年份:2022
尺寸:90cm x 90cm (書法) / 28cm x 76cm (水彩)
售價:MOP5,000
限量複印:10 套為限
崗頂前地古稱磨盤山,該地段自然環境清幽典雅,人文宗教景觀薈萃。 崗頂前地的崗頂劇院、聖奧斯丁教堂、聖若瑟修道院及何東圖書館,都屬澳門世界文化遺產中最古老的西式建築,是中西合璧的代表作。

作品名稱:崗頂劇院
年份:2022
尺寸:90cm x 90cm (書法) / 28cm x 76cm (水彩)
售價:MOP5,000
限量複印:10 套為限
崗頂劇院原稱伯多祿五世劇院,是位於澳門崗頂前地的古老劇院,被認定為中國第一所西式劇院。 劇院乃紀念葡萄牙國王伯多祿五世,建成初期只有主體部份,其後1873年再於入口正面加建柱廊、拱廊及新古典主義的三角楣。 昔日為澳門葡萄牙人的大會堂和土生葡人聚會之地。

作品名稱:盧家大屋
年份:2022
尺寸:90cm x 90cm (書法) / 28cm x 76cm (水彩)
售價:MOP5,000
限量複印:10 套為限
盧家大屋,又稱為金玉堂,位於大堂巷,是澳門二十世紀初商人盧九的住宅(其私家花園盧廉若公園為澳門名勝之一),約落成於1889年,是澳門極具價值的中式建築物。大屋以青磚建造,仿廣州西關大屋佈局,高兩層,為本澳所餘不多的較完整的中式大宅建築,亦是澳門百年古宅文化遺產。屋內則融合中西方裝飾材料和手法,既有粵中地區常見的磚雕、灰塑、橫披、掛落、蠔殼窗,又有西式的假天花、滿洲窗及鑄鐵欄杆等,兩種特色裝飾共冶一爐,饒有趣味,反映了澳門中西建築風格合璧的民居特點。

作品名稱:何東圖書館
年份:2022
尺寸:90cm x 90cm (書法) / 28cm x 76cm (水彩)
售價:MOP5,000
限量複印:10 套為限
何東圖書館 (葡文: Biblioteca Sir Robert Ho Tung),是集歷史、文化和建築藝術於一體的園林式圖書館,於2005年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 原是何東別墅,建於清光緒二十年 (1894年),整個建築為黃色。 原主人為葡國人,民國七年 (1918年) 被香港富豪何東爵士購買,作為夏天來澳門消暑的別墅。 他去世后將別墅贈給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作為公共圖書館之用,在1958年對外開放,以收藏中文古籍為館藏特色。

作品名稱:聖奧斯定教堂
年份:2022
尺寸:90cm x 90cm (書法) / 28cm x 76cm (水彩)
售價:MOP5,000
限量複印:10 套為限
聖奧斯定教堂由西班牙奧斯定會修士于1591年創建,最初的教堂建築非常簡陋,教士們便用蒲葵葉覆蓋屋頂來遮擋風雨;每當大風吹來,蒲葵葉便隨風飛揚,華人遠遠望去,覺得這情景像龍鬚豎起,就稱教堂作“龍鬚廟”,後又以粵音轉稱“龍嵩廟”。
教堂于1874年重修後,形成現存規模。聖奧斯定教堂是澳門歷史上第一座用英語佈道的教堂,是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城區的組成部分。聖奧斯定教堂每年為期兩天的苦難耶穌像巡遊,有悠久的歷史,是澳門天主教會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

作品名稱:市政署大樓
年份:2022
尺寸:90cm x 90cm (書法) / 28cm x 76cm (水彩)
售價:MOP5,000
限量複印:10 套為限
澳門市政署是統管民政和市政事務的非政權性市政機構其前身為澳門民政總署。 始建於十六世紀末,昔日俗稱議事亭或市政廳,曾作為澳門議事公局 (又稱議事會) 及市政機構的辦公場所。 因受到天災的破壞,1940年進行大修。 大樓曾作市政機構辦公大樓、博物館、郵電機構、衛生機構、法院及監獄等用途,如今有圖書館座落於大樓之中,大樓內的牆上嵌有很多具歷史價值的石雕,二樓設有會議室及圖書館,且內設的富葡萄牙風格的花園,是澳門作為中葡文化交匯點的代表性建築。

作品名稱:議事亭前地
年份:2022
尺寸:90cm x 90cm (書法) / 28cm x 76cm (水彩)
售價:MOP5,000
限量複印:10 套為限
議事亭前地 (葡文: Largo do Senado) 俗稱[噴水池]是澳門四大廣場之一。 議事亭前地北連板樟堂前地,南臨新馬路,南闊北窄,呈狹長的三角形,為熱鬧的商業及文化活動區。 開埠至今,議事亭前地一直是澳門的市中心,許多節日慶祝活動都在此舉行。 議事亭前地為處澳門中心區域,歷來上任的澳門總督,必在此舉行儀式檢閱駐澳門的海陸軍隊。 議事亭前地坐落在民政總署總部對面,整個廣場由碎石子鋪成波浪狀,附近道路已辟為行人專用區,周圍有長椅,所以人們都喜歡聚集在這裡憩息和休閒。

作品名稱:三街會館
年份:2022
尺寸:90cm x 90cm (書法) / 28cm x 76cm (水彩)
售價:MOP5,000
限量複印:10 套為限
三街會館,所在地原為澳門繁華市區“榮寧坊”,門口有對聯“榮居康樂境,甯享太平年”。會館初建時只是商人議事的場所,為表崇敬之意,館中設有關帝神殿及財帛星君殿,之後祀者日眾,人人入內拜祭,會館功能不斷退化,而祀神則成為其主要功能,到後來人們直呼其為“關帝廟”。

作品名稱:仁慈堂大樓
年份:2022
尺寸:90cm x 90cm (書法) / 28cm x 76cm (水彩)
售價:MOP5,000
限量複印:10 套為限
仁慈堂大樓(葡文:Santa Casa da Misericórdia),現有建築修建於18世紀中葉,19世紀末根據新古典的表現方式加建現有立面之拱廊部分。 仁慈堂為磚石建築,建築整體除花崗石柱基外,均粉刷以白色。 建築物正立面上層為大樓之外廊,下層為寬2米的公眾通道。 立面牆身是建在10個方形的花崗岩柱基上,柱基間則以磚券相連。 在柱基上均設有壁柱一對作裝飾,這種券柱式建築手法在立面上重複使用,令大樓立面具有一種鏤空的效果。 慈堂昔日為澳門老居民提供了生活上的説明,對於當時以廟會文化為主的老居民來說,仁慈堂又稱為支糧廟。

作品名稱:主教座堂
年份:2022
尺寸:90cm x 90cm (書法) / 28cm x 76cm (水彩)
售價:MOP5,000
限量複印:10 套為限
澳門主教座堂位於大堂前地,主教座堂又稱大堂或大廟,歷史悠久。始建於1567年,本為一幢小型木造的建築,經過多年的風雨剝蝕,殘破不堪。建築富西班牙宗教色彩,外形壯麗純潔,內部精麗巧飾,曾存有不少天主教遺物及古跡。而宗教名畫如《聖約翰受洗圖》、《日本天主教徒在長崎被釘十字架圖》等多幀,也都保存于大堂內。

作品名稱:玫瑰堂
年份:2022
尺寸:90cm x 90cm (書法) / 28cm x 76cm (水彩)
售價:MOP5,000
限量複印:10 套為限
玫瑰堂,又稱多明我堂,由道明會士(又稱多明我會)創建于明萬曆十五年(1587年),是該會在中國的第一所教堂。教堂初建時用木板搭建,華人稱之為“板樟廟”;因教堂供奉玫瑰聖母,故又稱玫瑰堂。清道光八年(1828年),教堂進行大修,教堂有著巴洛克式大門,奶白色外牆和綠色百葉窗非常醒目。整座教堂建築富麗堂皇,其巴羅克建築風格的祭壇更是典雅精緻。教堂旁的“聖物寶庫”收藏了三百多件澳門天主教珍貴文物。

作品名稱:大三巴
年份:2022
尺寸:90cm x 90cm (書法) / 28cm x 76cm (水彩)
售價:MOP5,000
限量複印:10 套為限
大三巴牌坊是天主之母教堂(即聖保祿教堂)正面前壁的遺址。聖保祿教堂附屬於聖保祿學院。該學院於1594年成立,1762年結束,是遠東地區第一所西式大學。1835年一場大火燒毀了聖保祿學院及其附屬的教堂,僅剩下教堂的正面前壁、大部分地基以及教堂前的石階。自此,這便成為世界聞名的聖保祿教堂遺址。本地人因教堂前壁形似中國傳統牌坊,將之稱為大三巴牌坊。這座中西合璧的石壁在全世界的天主教教堂中是獨一無二的。

作品名稱:哪吒廟
年份:2022
尺寸:90cm x 90cm (書法) / 28cm x 76cm (水彩)
售價:MOP5,000
限量複印:10 套為限
哪吒廟,建築深8.4米,寬4.51米,為兩進式建築,中間沒有天井,是傳統中式廟宇中較罕見的例子,主要由相連的門廳及正殿組成。正殿進深5米,四面牆體均以青磚築建而成,青磚表面抹灰並重新劃上磚線,屋頂為傳統硬山式,正脊高5米,簷口高3.4米。整體主要以灰色為主,除山牆上有少許草尾點綴外,一般不作裝飾。正殿入口前是哪吒廟之門廳,它是歇山式建築,部分屋頂重疊於正殿屋頂上。門廳三周不砌牆,只以漆上黑色木欄柵圍繞。整個屋頂之重量,由正面兩條石立柱及插入正殿山牆之木梁承托,建築正脊有鼇魚及寶珠襯托,垂脊呈飛簷狀。建築整體裝飾簡約。

作品名稱:舊城牆遺址
年份:2022
尺寸:90cm x 90cm (書法) / 28cm x 76cm (水彩)
售價:MOP5,000
限量複印:10 套為限
舊城牆遺址(簡稱舊城牆),是指大三巴和哪吒廟後的一道黃土牆,是澳門舊城城牆倖存的一部份,現存牆體長18.5米,高5.6米,寬1.08米,牆身開有一磚券洞,寬1.8米,高2.8米,是昔日澳門軍事防衛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品名稱:大炮台
年份:2022
尺寸:90cm x 90cm (書法) / 28cm x 76cm (水彩)
售價:MOP5,000
限量複印:10 套為限
大炮台,位於柿山(炮台山)之巔,是澳門中央炮台,有42門大炮,是葡萄牙于明萬曆四十五年~天啟六年(1617年~1626年)修建的,名聖保祿炮台,澳門居民多稱為大炮台。 占地約1萬平方米,呈不規則四邊形,是當時澳門防禦系統的核心,構成了覆蓋東西海岸的寬大炮火防衛網。

作品名稱:聖安多尼教堂
年份:2022
尺寸:90cm x 90cm (書法) / 28cm x 76cm (水彩)
售價:MOP5,000
限量複印:10 套為限
聖安多尼教堂,位於澳門白鴿巢公園對面,始建於1558年,於1608年建成,於1809年被焚,於1874年再度被焚,於1875年修建。 教堂由耶穌會所興建,是澳門三大古老教堂之一,為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城區的組成部分。 安多尼是天主教徒信奉的“婚姻主保”之神,葡人婚禮多在此舉行,因此稱之為“花王堂”,該堂在1930年重建後成為今貌。 因為花王堂是全澳門最早的教堂,所以其他教堂都以其鳴鐘為表率,每當其教堂響起鐘聲時,其他教堂即群起響應。

作品名稱:東方基金會
年份:2022
尺寸:90cm x 90cm (書法) / 28cm x 76cm (水彩)
售價:MOP5,000
限量複印:10 套為限
東方基金會(葡文:Fundação Oriente),其總部設在葡萄牙裡斯本,面向亞洲地區(尤其是曾為葡萄牙殖民地及屬地),以推動葡萄牙歷史、文化研究和促進與當地合作的機構。
東方基金會澳門辦事處,主要參與東方葡萄牙學會和澳門葡文學校的管理事務,同時也支援旅居世界各地的葡萄牙人及社群,加強彼此之間的聯繫。該辦事處所在建築物,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城區”的建築群之一。

作品名稱:基督教墳場
年份:2022
尺寸:90cm x 90cm (書法) / 28cm x 76cm (水彩)
售價:MOP5,000
限量複印:10 套為限
基督教墳場辟於1821年,原稱東印度公司墳場,是中國澳門第一座基督新教墳場。 墳場內的馬禮遜小教堂,是澳門第一座基督教傳道所。 造型仿羅馬建築風格,為一座基督教新教教堂在澳門早期的典型實例。

作品名稱:東望洋
年份:2022
尺寸:90cm x 90cm (書法) / 28cm x 76cm (水彩)
售價:MOP5,000
限量複印:10 套為限
東望洋燈塔(舊稱松山燈塔),是位於中國澳門東望洋山山頂上的燈塔,是東望洋炮臺的一部分,是東望洋山三大名勝古跡之一。澳門在世界地圖上的位置就以東望洋燈塔的經緯度坐標為准。
東望洋燈塔為白色,帶著黃色的線條點綴,燈塔建築為一圓柱形結構,底部直徑為7米,往上收分為5米,內部共分三層,有一回旋梯連接垂直空間。燈塔總高15米,塔頂設置了巨型射燈,其射程可達16海裡之遠。 燈塔旁邊設有一座具17世紀葡萄牙修道院特色的聖母雪地殿教堂。1992年,東望洋燈塔被評選為“澳門八景”之一,並於2005年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部分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領取地點
澳門佳作 - 澳門旅遊塔會展娛樂中心 T1層
條款及細則:
- 訂單須於推廣期間預訂並繳付全費。
- 已確認之訂購,恕不接受更改或取消。
- 訂單不能兌換、轉讓、退款、退還現金或兌換其他產品或服務。
- 請出示有效電子確認書領取訂單。
- 如有任何爭議,澳門旅遊塔保留最終決定權。
- 澳門旅遊塔有權隨時修訂此等條款及細則,或終止以上優惠而不作事先通知。